老年食堂变为社区食堂,就餐量增加近10倍——琅琊探新路破解老年助餐之困

发布日期:2024-06-07 16:48 来源:滁州市民政局 阅读: 字体【  

原来只有20多位老人就餐的老年食堂,提升改造更名为社区食堂,从只供中餐变为一日三餐后,就餐量增了近十倍。连日来,滁州市琅琊区育新路一家老年食堂成功转型一事引起关注。

近日,临近午饭时间,记者来到这家已更名为“南桥社区食堂”的餐厅,看到店内座无虚席,正在用餐的食客中既有老年人,也有年轻人,大家一边品尝着可口的饭菜,一边唠着家常,个个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变化不小,不仅环境好了,而且全时段提供用餐服务,一日三餐都不用愁了。”85岁的李奶奶乐呵呵地说,“服务提升了,吸引力增强了,现在我和身边的老姐妹几乎天天来,真正把这里当成了自家食堂。”

“以前这里叫老年食堂,虽然家住在附近,但一看是‘老年食堂’,也不好意思进来。前不久,我看名字换成了社区食堂,便带着老婆、孩子来试试,感觉环境和饭菜口味都不错,所以就经常过来吃。”正在用餐的市民李智告诉记者。

“现在每天有近200人来就餐,其中三分之一是年轻人。人气旺了,我们干好养老事业的信心也足了。”承接南桥社区食堂运营事务的安徽国民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魏莉坚定地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年初安徽国民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接手运营南桥社区老年食堂,但每天只有二三十位老人前来用餐,运营陷入困境。


“运营模式要改变,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后来,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对原老年食堂进行提升改造,把名字换成社区食堂,向社区居民提供全龄段全时段就餐服务。”魏莉告诉记者,此外他们还优化服务,一方面丰富餐品种类,早餐提供包子、烧麦、卤蛋、油条等十多种品类,午餐提供面条、盖浇饭、一荤两素+米饭+汤等套餐,晚餐有面条、水饺、馄饨等;另一方面提升服务品质,提供低偿送餐上门服务,解决辖区卧床、残疾、行动不便老年人“就餐难”的问题。

“为了吸引周边居民走进食堂,我们推出了1元随便喝,堂食无限续的营养粥,同时还加强食堂的规范化管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魏莉介绍。

琅琊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据调研走访了解到,在实际运行中,包括琅琊区在内的不少地方的老年食堂都遇到了经营困难,仅靠政府补贴难以维持。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推动老年助餐事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下很多地方亟待破解的问题。南桥社区食堂的成功试水为破解此类问题探索出路径,下一步将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投入,推动老年食堂提档升级,让社区食堂火起来,让运营者有干头,让更多的老年人以及附近的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助餐服务。